中国留学生该融入澳洲社会吗?澳媒报道引发争议…
许多人认为
中国留学生来澳洲读书后
只说中文、看中文节目,交中国朋友
这成为了他们融入本地社会的
一个绊脚石
那么,作为留学生的我们
到底该不该融入澳洲社会?
就这个问题,近日澳媒ABC News报道了一篇文章,引发了华人圈的广泛热议。
邝同学和姜同学是两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。在谈到是否愿意融入澳大利亚社会时,他们有着不同的看法。
邝同学说,对于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说,再大的文化差异其实也能克服。
“不过,留学生跟本地学生之间好像完全在两个社交圈,双方也可能甚至不会怎么来往。”她说。
姜同学则表示,他一般都是在微信上聊天,所以接触的都是国内的朋友,就算不跟澳大利亚本地的同学交流也能体会到异乡的安全感。
“就是不喜欢逃离这个舒适区,我属于相对慢热的那一类人。”他说。
“我觉得很多时候都会有迈出舒适圈的机会,只不过我可能就是差那么一点勇气。”
那么到底什么才算融入澳洲社会?
真的有必要去融入吗?
莫纳什大学传媒电影及新闻学院高级讲师顾博士认为,融入应该是双方的你来我往,不能单单要求一方去适应另一方。
她说,单向的融入感觉就像是具有很强的“殖民特色”,而在澳洲的多元化社会里,应该在“融入”与“保持自身文化特色”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。
去年刚刚完成墨大硕士课程的中国留学生王同学表示,如果要融入的话,这种感觉应该是发自内心的,别人都强迫不来。
“为了硬融而干一些不喜欢的事情,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。”她说。
“我觉得‘融入’的含义是在异国他乡找到安全感的过程,你不一定非要找到一个外国朋友,也不一定非要这个社会接纳你,关键在于你是否在这个环境中感觉安全,感觉舒适,这就足够了。”
“让自己不断吸收、不断成长,我觉得融入的目的就达到了。”王同学表示。
但莫纳什大学博士研究生及中文系辅导老师Anthony Williams认为,如果想更好地适应一个新环境,一种新生活,就必须要有敢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。
“丰富自己的经历应该是学生们留学海外的一个重要原因。”Williams说。
“中国留学生要抱有一种愿意探索新环境的心态,才能得到超乎自己想象的收获。”
那么大学是否对留学生
的融入需求缺乏关怀呢?
作为一名大学讲师,顾博士在工作中和很多中国留学生有过接触,她表示:澳洲大学一直在尝试帮助大家,比如“你想学到及了解什么?”“我该如何帮助大家?”
但她说:“西方社会更注重个人自由,因此学校不会手把手带你去成长,去融入。而是要学生向学校表达诉求,说出自己需要什么。”
刚刚毕业的墨大王同学表示,与其考虑大学有没有把留学生当摇钱树,不如更多关注一下自己怎么才能把学费赚回来。
“你到澳洲留学,交了那么多学费,你到底想要什么?”她说。
“如果你想得到学习以外的收获,比如就业帮助,那么就要自己去争取。要好好利用大学提供的一切资源。”
莫纳什大学的中文系老师Williams表示,中国留学生还是要更加主动的去面对,不要被动的等大学和本地学生来接近他们。
“虽然澳洲大学过于依赖留学生的学费,但也不能说澳洲大学完全不关心留学生。”
就“融入”这个问题,小U刚来澳洲读书时见过一名大陆同胞,他不论跟华人还是外国人讲话都会使用英文,当时我还觉得纳闷,难道中国人之间都不能愉快的使用Chinese交流了吗?还要拽洋词?
后来我一琢磨,他可能是想更好更快的融入外国人的生活吧,但当我第二年见到他的时候,他还是没有融进去,可能是我们的生活方式、文化差异、笑点等等真的和Local有太大不同。
当然,这也不能一概而论。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中国留学生成功进入了主流职场,结交了许多local朋友。
其实,不论是积极融入还是留在自己的圈子里,本身没有对错。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,只要你觉得舒适,觉得安心,就足够了。
作为一名在澳洲的留学生
你认为应该主动
去融入本地社会并结交外国朋友吗?
任何疑问点我咨询,或直接扫顾问二维码
?
首发于UNILINK官微 | 微信 AlexUnilink 电话 +61 2 8971 9963 | 提个问题?